【導語】芋頭怎樣種植與管理怎么寫好?很多注冊公司的朋友不知怎么寫才規(guī)范,實際上填寫公司經(jīng)營范圍并不難,我們可以參考優(yōu)秀的同行公司來寫,再結合自己經(jīng)營的產(chǎn)品做一下修改即可!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芋頭怎樣種植與管理,有簡短的也有豐富的,僅供參考。
【第1篇】芋頭怎樣種植與管理
1、整地施肥:芋頭對土壤適應性廣,以肥沃深厚、保水力強的粘質(zhì)土為宜。地整好后按80~100厘米行距開溝,溝寬50厘米,深35厘米,然后進行溝內(nèi)施肥。芋頭需肥量大,生長期長,首先要施足底肥,畝施優(yōu)質(zhì)有機肥2000公斤、48%硫酸鉀復合肥60公斤,按行距開溝施入。
2、播種方法:選無病蟲、無傷口的種芋攤曬3~4天后密排于室內(nèi),上蓋8~10厘米厚的濕沙催芽,室溫保持在20~25℃。20~30天后芽長3~4厘米、5厘米地溫穩(wěn)定在10℃時栽植。在畦上開兩條排種溝,溝距30厘米、深7厘米,溝中澆足水后排種芋,株距33~40厘米,每畝4500~5000株。
3、澆水管理:芋頭出苗前不澆水,中后期保持土壤濕潤,雨季注意排水。出苗后80天,結合澆水在植株旁邊打孔施肥。芋頭忌土壤干燥,遇旱則黃葉、枯葉,但土壤過濕積水也不利根系生長。苗期應使土壤底墑足,切忌就澆水。幼苗期土壤見干見濕,遇雨則應注意排水。
4、中耕培土:芋頭幼苗期結合追肥要進行中耕滅草暖地,幼苗結束時中耕并使栽培溝成為平地,以后以20來天培土一次,厚7厘米,共兩次。培土的目的在于抑制子芋、孫芋的頂芽萌發(fā)及生長,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使芋頭充分膨大和發(fā)生大量不定根,增加植株的抗旱能力。
5、適時采收:芋頭成熟后要及時采收,長江流域早播的早熟品種多在9月上旬到10月上旬采收,遲播的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,中晚熟品種多在9月底到11月上旬采收。因市場需要可以適當提前或延遲采收,但是一般應在重霜前收完,以防止芋頭受凍害。
6、留種方法:芋頭選生長整齊一致的豐產(chǎn)地留種,并選擇具有該品種特征的植株作種株,留種球莖應到地上部分枯黃,子芋已充分長足時的晴天采收。種芋大小與類型有關,屬于多子芋類以25~50克為宜,小也應在15克以上,屬于魁芋類型應在25克以上。
【第2篇】芋頭的種植方法與管理
芋頭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,播前15-20天需曬種催芽,按照株距為25-30厘米,行距為60厘米播種,播種深度為3-5厘米。
待長出幼苗時,前期追1次提苗肥,發(fā)棵和球莖生長早期和中期追肥2-3次,同時保持土壤濕潤,在封壟前,要揭膜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-3次,期間要注意防治腐敗病和疫病。
【第3篇】芋頭種植技術與管理
1、播種如果沒有遇到什么突發(fā)狀況的話,通常在一個月左右種子就會發(fā)芽出苗,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破膜引導幼苗出土,避免溫度過高灼傷幼苗。幼苗出土后將膜口壓實,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,減少雜草的衍生。芋頭的幼苗期對水分的需求不高,土壤的含水量過高的話容易導致爛苗漚根。根據(jù)土壤的含水情況及天氣等因素適當?shù)牡喂嘈∷WC土壤比較濕潤就行了。
2、發(fā)棵期是芋頭生長階段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階段,因為發(fā)棵期直接決定著芋頭后期的產(chǎn)量及質(zhì)量。這個階段為了促進結芋與芋頭的生長,要及時追施充足的氮肥。并且這個階段是芋頭需水量的高峰期,不過澆水時不能使用大水澆灌的方法,防止芋田產(chǎn)生澇害。澆完水之后做好松土除草工作,加強土壤的通風透氣能力。在松土的時候,人站在松土位置后方,防止人將土壤踩實,導致松土工作無任何效果。
3、結芋期在發(fā)棵期之后,這個階段也是芋頭種植中非常關鍵的時候,母芋與子芋在這個時期會快速膨大。為了保證膨大成功,我們要提供足夠的營養(yǎng)水分,最少要施兩次肥。芋頭的結芋期一般都是在夏季的時候,夏季高溫干旱,然而又是芋頭快速生長的時間,所以應該根據(jù)天氣與土壤墑情適時澆水。澆水間隔大概在6天左右,其次芋頭的子葉消耗的營養(yǎng)非常多,因此我們要及時將多余的子葉剪除,提高芋頭的產(chǎn)量與質(zhì)量。
4、芋頭度過結芋期后,塊莖的生長速度減慢,膨大也會逐漸停止,地面上的植株差不多也停止生長了。芋頭就差不多進入了休眠期,休眠期到了芋頭的生長后期,這個階段芋頭對水分養(yǎng)分的需求慢慢減少。要開始降低澆水施肥的頻率,特別是在快要采收的時候,盡量保持土壤在干燥的狀態(tài)。對于需要留種的地塊來說是是更重要的,保持土壤的干燥有利于后期種植,也能提高芋頭的貯藏能力。